《数学课程标准》指出:数学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、交往互动、共同发展的过程。有效的教学活动,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与合作者。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,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,创设各种情境,激发学习兴趣,引导学生独立思考、主动探索、合作交流,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、数学思想和方法,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。为此,在教学中,我非常重视创设情境,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,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。
一、创设趣味情境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
小学低年级的学生,天真活泼,爱说好动,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,注意力容易分散,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、好玩、新奇的事物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,我创设趣味性的情境,如讲故事、做游戏、模拟表演等活动形式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,使学生在趣味的情境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。例如在教学“认识钟表”时,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:“小小物件真稀奇,嘀嗒嘀嗒走得急;一分一秒都不差,准时叫我把床起。”你知道它是什么?就这轻轻一问,学生立刻兴奋起来,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。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。又如学习“同样多和比多少”时,我给学生创设了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情境,听着卡通讲的故事,看着生动有趣的画面,老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,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:从小白兔和小熊的队伍中,你发现了什么?有的学生回答是4只,有的回答说是一样多,有一个学生用最形象生动的语言解释了同样多,他说:“第一只小兔和第一只小猴交朋友,第二只小兔和第二只小猴交朋友,第三只小兔和第三只小猴交朋友,第四只小兔和第四只小猴交朋友。他们都有朋友。”想得多好啊!我为学生感到由衷地高兴。用交朋友的方法来学习认识同样多,更适合于学生理解一一对应的思想,在接下来学习多和少时,学生也用交朋友的方法发现小松鼠(5只)和小熊(3只)交朋友,只有三只小松鼠能找到小松鼠做朋友,我接着问:为什么呢?学生回答说因为松鼠多,熊少。在这样有趣的故事情境里,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所学的知识。再比如学习“几和第几”,我让学生模拟表演排队买火车票的场面,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生动的情景,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强烈,身临买火车票的队伍之中,学生明白了几个和第几个。在课堂中通过创设这些趣味性的情境,活跃了课堂气氛,学生们感到数学不再陌生,不再枯燥,而是丰富、有趣。
二、创设生活情景,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
数学来源于生活,生活处处有数学。
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,只有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,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生活化,使学生在具体情境的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,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并在具体的体验中得到发展。例如学习“认识钟表”这节内容时,我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学生每天在校的活动记录下来:有早晨上学、上课学习、做课间操、中午放学、下午课外活动等场景,让学生观察,在不同的时间,活动的内容也不同。通过创设这个生活的熟悉情境,学生理解了活动都有一定的时间。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理解了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。再比如学习认识图形时,出示一幅房间图,通过创设这个生活情境,让学生观察教室:你能在这个房间里找到什么图形?有的说:黑板是长方形。有的说:地砖的面是正方形。还有的说:挂钟的面是圆形等等。学生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,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,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三、创设动手情境,让学生做中探究
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,动手实践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。在课堂教学中,我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,它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,迎合儿童好奇、好动的心理需要,也让儿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加大知识的信息量,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领域有所发现,找出规律。例如学习“4的分与合”这部分内容时,我先创设了小猴子招待客人的的故事情境,小猴子拿来4个苹果准备招待客人,他想把这4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,他可以怎样放呢?然后我就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分一分,有的将4个分成了3个和1个,有的分成2个和2个,还有的分成1个和3个,在具体的动手操作过程中,学生很容易理解了4的分成和合成。再比如在教学 “四边形”时,也可以设计分一分的活动,让学生通过分图形去发现各种各样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。 在认识长方形、正方形的教学中,引导学生折一折,量一量,拼一拼。例如:可用直尺量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,可以用折纸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及四个角是否相等,也可以用木棒搭长方形、正方形的方法验证等。为了加深学生对抽象的图形长方形、正方形的认识,我让学生通过削土豆、捏橡皮泥,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感知和了解,学生在动手操作中,不仅发现了新知,巩固了新知,还培养了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,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。
另外,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。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,合作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“一言堂”、学生以“个体学习”为主的学习模式。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交流,不仅可以给所有的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,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,也有利于师生之间、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,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。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,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。
总之,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良好的“教学情境”,这些不同情境,会使数学教学变得有趣、多彩,学生爱听、乐学。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生都感到是一种享受。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,在愉快的气氛中得到进一步发展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师生交流中的语言技巧
- [教育理论] 课堂教学的“实”与“活”
- [教育理论] 班主任应注重单亲家庭学生
- [教育理论] 转变教师角色 打造新型课
- [教育理论] 谈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
- [教育理论] 更新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主
- [教育理论] 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的
- [教育理论] 搭建活动立交桥 驶上育人
- [教育理论]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